西部国家级贫困县-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群众举报,当地一些乡村把脱贫当成政绩工程,集中资源“造盆景”,只图表面光鲜好看;因为脱贫要求严,有关部门派出专职档案资料工作队,整理资料应付第三方评估组评估过关,搞虚假脱贫、数字脱贫。
2017年6月2日,记者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2016年底脱贫摘帽村——焕古镇东河村进行明察暗访。
沿紫焕公路逆汉江而上,约半个多小时车程,便进入焕古境内。焕古镇政府驻地,距县城20公里。境内海拔331米至1300米。有耕地38689亩,茶园1.7万亩。汉江横贯全镇长达20公里,全镇总面积100.25平方公里,辖11个村和一个社区,1.44万人。
官方网站资料显示:焕古镇东河村,2016年底脱贫摘帽村。有9个村民小组,共301户1202人;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8户489人。2016年底,东河村168户贫困户除开15户41人未脱贫,其余的全部脱贫,按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。
■贫困户搬不出未入住:旧土坯房中宣告脱贫。
【视频】安康紫阳县焕古东河村:旧土坯房中宣告脱贫摘帽
走进东河村发现,地形犹如一只伸头大乌龟,乌龟背隆起一座耸入云霄的山峰,四周百山从横,沟壑密布。
——脱贫村安置房未竣工:大部分贫困户未迁入。
随着山体走势,东河村委会和安置点就建设在伸头大乌龟头上,安置房类型不一,大小各异,显得有些拥挤和凌乱。有几栋刚刚竣工,有几栋还未竣工,工地一片狼藉,不见人的踪迹,让人觉得格外荒凉、寂静。
当地村民介绍,安置点建设的安置房有三种户型:68平方米、89平方米、110平方米;毛坯房售价为950元/平方米。
绕过乌龟头,泥土路随着险峻的山岭,弯弯曲曲向前延伸,车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,终于来到举报人所说东河村6、7、8、9组所在区域。
记者随着举报人,走访了6、7、8、9组贫困户27户,调查的结果显示——
焕古镇东河村6、7、8、9组这4个组有近百家农户,大部分贫困户的脱贫措施是易地移民搬迁。
当地村民介绍,东河村2016年底宣布贫困村整体脱贫,摘掉了贫困村帽子。脱贫村摘帽子快半年了,安置点房子还没有竣工,水、电、路、气、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也未齐备,贫困户至少近七、八十户100多人至今没有入住。
——贫困户搬迁忧心忡忡:难搬进难生存难致富。
贫困户均反映,搬迁到村安置点,远离茶园、耕地无法生存,难就业、难生存、难致富。
贫困户老孙介绍,焕古镇东河村规定,贫困户只准易地搬迁,凡是就地或分散建房一律不批准,也不给建房补助。本来打算就地建房,离茶园近,离耕地近,有政府扶持,盖3间新房,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。现在,搬迁到安置点居住,远离土地,致富希望渺茫。
贫困户老王说,目前,东河村现状是搬迁了就等于脱贫了。镇、村干部告诉我们,因为搬迁后享受政府补助5万元,我家3口人,仅此一项就超过人均纯收入了。这样,2016年底我只能签字同意脱贫了。可是,现在已经是2017年6月份了,安置点房子还没有竣工,搬入前要交清房子余款。这样,我无钱装修,毛坯房又无法住。
老王说,即使搬进安置点,也无工作,借债装修搬迁后还不清钱事小,生活都无保障。按照国家政策,没有入住,就不能签字答应脱贫了。当时,我们不懂政策,同镇、村干部一起说假话骗上级政府,现在无钱搬不进,是骗了自己、自己坑了自己。
采访中发现,26户贫困户中,如同老孙这样的贫困户至少有10户,如同老王这样的贫困户至少有5户。
当地村民质疑,这样的贫困村村,为何按期脱贫摘帽了?这是不是典型的假脱贫、数字脱贫?!
■贫困户人居环境不达标、住危房均被脱贫。
【视频】安康紫阳县焕古东河村:脱贫户住危房住土坯屋
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,更是最大民生工程。针对脱贫攻坚工作,安康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有关文件强调,坚决贯彻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的原则,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,不丢下一名贫困群众。
焕古镇东河村的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?
——脱贫户老婆婆住危房。
东河村明察暗访发现,东河村9组的贫困户金行香老婆婆母子俩,2间土坯墙石板房,远看摇摇欲坠。近看,外墙屋檐下已裂缝。
走进金行香老婆婆家屋内发现,大门内墙上贴着贫困户帮扶人的牌子;屋内后墙墙体左右墙角,从屋顶到地面墙体裂开两条大裂缝;通过缝隙从屋内可以看到屋外。
金行香老婆婆户口本显示,出生1944年。金行香老婆婆说,儿子出外打工,没有赚到钱,买不起房子,不住在这个危房没有地方住。
同行的9组组长证实,金行香老婆婆说的是实话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规定没有达到 “有安全住房”这个保障,是被被镇村干部强行脱贫了。
——两位留守老人住黑屋。
同金行香老婆婆家相同的情况,还有东河村8组孙宗成家,两位留守老人住在白天伸手不见五指的两小间危房中;门口贴着贫困户孙元新的牌子。当地村民介绍,这两位老人是孙宗成的父母,也是贫困户。
雨季来临,东河村历来是洪涝频发区域,金行香、孙宗成家等多位住危房的老人,更需儿女、亲朋、邻居和地方干部及早安排到安全住房里。
东河村已经脱贫摘帽了,还有多户住土坯危房,这不能不说脱贫攻坚工作太浮夸了,至少没有兑现“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,不丢下一名贫困群众”的承诺。
——脱贫户人居环境不达标。
安康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“两不愁三保障”中的“安全住房保障”细则,明确规定:加固维修房,至少应该达到人居环境标准:住房至少是砖混结构,室内、院坝硬化,庭院绿化,厨、厕、圈全面改造达标。
采访中发现,东河村“安全住房保障”人居环境细则并没有落实——
东河村9组的贫困户王文培,买不起或许不愿到安置点居住,住的是泥土坯墙,住房环境非常差,并没有落实“安全住房保障”细则,也被脱贫了。
东河村7组贫困户王中林,他家现在住的土坯墙危房,家里五个人,家里有一个60多岁的精神病老人,有两个小孩上学;王中林只能在街上送娃儿上学,家里只有一个人打零工,根本没有能力买房子。王中林说没有安全住房就不能脱贫,镇、村干部也强迫他家脱贫了。
东河村同王文培、王中林情况相同的还有6、7家贫困户,没有实施“安全住房保障”人居环境建设,全部被镇、村干部强行脱贫了。
采访结果显示,仅仅“两不愁三保障”中的“安全住房”有保障这一项,同脱贫标准差距就非常大。这样的贫困村根本就不能摘帽销号,但被第三方评估达标,脱贫摘帽了。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和猫腻?!相关脱贫攻坚问责部门是不是睁只眼闭只眼,不需问责了?!
■扶贫项目混乱:村民集资修路村支书索贿送礼。
【视频】安康紫阳县焕古东河村:支部书记周必才索贿送礼
采访中,东河村民对村干部有咬牙切齿的痛恨,又非常惧怕。惧怕村支书的程度如同小孩啼哭,大人说狼来了就立即止声一样。
——低保户有名拿不到钱。
贫困户陈Q泉说,一家3口人,老婆陪着孩子上学读书,他去河南修脚,夫妻分居两地,导致不能连续打工,收入不太稳定。这样,镇村干部给他协调低保保脱贫。但是,家里扶贫手册上有低保项目一年了,实际上没有拿到低保款,有名无实。
老陈说,他多次找镇、村干部询问原因,都说还没有到时间。朋友告诉他,没有送礼的原因,扣发或被贪污。
老陈说,他家的低保都被计算到脱贫项目里面,不然他家就脱不了贫困;现在,镇村干部为应付脱贫考核评估,用假低保忽悠摘掉了贫困村帽子,还让贫困户背黑锅,太不是党的好干部。
——贴息贷款成纸上画饼。
贫困户老金反映,当初,镇干部许诺贫困户搬迁买房、装修房子钱不够,可以贴息贷款。现在房子快竣工了,入住还差买房子款和装修房子钱,去贷款,说脱贫村摘帽子了,没有贴息贷款了。
老金告诉,实际上是干部挪用了扶贫贴息贷款,全部贷给村上新来建设茶叶加工厂的老板,贷给富裕户建专业合作社了。
老金质疑,这是典型的扶富扶老板,不扶持贫困户‘这这里面肯定有干部腐败问题,怎么没有人来查处?!
——产业扶贫咋变调走味?
多位贫困户告诉,东河村产业扶贫,收入计算造假;发展产业2亩起底,5亩封顶,亩数不在这个范围一律不给扶贫补贴。
贫困户老孙说,新栽茶园,贫困户需要自掏腰包买苗子200元/亩,不买统一的茶苗,也不给补助。有的拿不起买苗钱,就无法建设茶园。
贫困户老向说,听说发展茶产业政府按照1420元/亩补助奖励,可是贫困户实际得到的补助是200元/亩,这实际上就是补助了买茶苗款,还有1220元补助给谁了。这是不是腐败?
当地村民说,东河村支书周必才2016年底,对新闻媒体吹牛说:“今年,全村贫困户户均茶叶鲜叶收入超过了1万元。秦巴山公司向村上的61户脱贫对象支付的鲜叶收购资金已超过70万元,为村上2016年底实现整体脱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”
知情人说,东河村7、8、9组至少有20户贫困户,茶叶鲜叶收入达不到5000元;周必才这是吹牛。
——村民集资修路被索贿。
焕古镇东河村7、8、9组村民为了改善出行无路的现状,按照“群众铺底子,政府盖面子”的要求,3个组村民集资修建通组路。
通组路集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,通组路修通后,督促村支书周必才兑现“政府盖面子”承诺,周支书要求给1万元,送焕古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,活动“盖面子”指标。
负责人说,经过集资小组商量决定,从村民集资款中先拿出5000元,给周支书拿去活动;项目批准后,再向村民收取5000元送给周支书。周支书收取5000元礼金后,至今也没有要到“盖面子”项目。
负责人质疑,现在东河村7、8、9组这条通组路,牵涉到数十户180多人居住,牵涉到超千亩茶产业,牵涉到千亩赖以生存的耕地,通组路还是泥土路,群众出行难。按照脱贫村最低要求,这条泥土路,至少应该达到砂石路标准。没有达到砂石路标准,脱贫村为啥能脱了贫困村帽子?!
■扶贫涉嫌“造盆景”捞政绩,房补产业扶贫坑民。
【视频】安康紫阳县焕古东河村:脱贫户人居环境不达标
焕古镇东河村,2016年底已经宣告脱贫摘帽了。但是采访结果显示:东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:2016年底贫困户168户489人,至少有17户46人未脱贫;至少有10户30人脱贫户没有登记购买安置点住房,仍然住在危房或土坯房内被宣布脱贫。
——搬迁涉嫌造盆景,房补坑贫?
紫阳县一位老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,焕古镇东河村集中建设安置点,纯属于拍脑袋的政绩工程作怪,纯属于“造盆景”捞脱贫政绩,求升官理念在作怪;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严重错误。
这位老干部解释,搬得出是基础,稳得住是重点,能致富才是关键。焕古镇东河村是茶叶产业大村,2013年茶园能采摘茶的面积,已达到了2300亩,年产茶6—9吨。根据这个现状,贫困户脱贫措施和安居工程,应该是根据产业园位置,就近分散建设安居房。做到“规划聚焦脱贫、选点聚焦脱贫、安置方式聚焦脱贫、建设过程中谋划脱贫。”焕古镇党政干部,规划安置点恰巧忘了这点。
这位老干部指出,东河村7、8、9组贫困户至今无法搬进安置点;即使搬进安置点了,原来的茶园、耕地远离安置点,公路又是泥路,靠原生产资料无法生产了。另一方面,安置点由于无配套的就业岗位、致富项目,贫困户至少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只能是“住上新房子,过着苦日子”。
采访中,多位已经搬进东河村安置点的贫困户投诉,焕古镇乃至紫阳县,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存在故意坑贫困户的问题。
扶贫搬迁户说,依照《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》(陕财办建〔2016〕231号)文件精神,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标准规定为:
集中安置搬迁对象,建房人均补助2.5万元、旧宅基地腾退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。
扶贫搬迁户质疑,按照这个标准,搬进安置点不需交钱。但是焕古镇和东河村,不仅强迫我们脱贫,还另外制定土政策,克扣搬迁补助款,总共补助5万元。
——产业扶贫成扶大户扶企业。
新闻媒体报道显示,焕古镇东河村产业扶贫真是风生水起,快成为全国的产业扶贫典范了——
焕古镇依托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“合作社+农户+基地”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,组织企业协会与贫困户双向承诺,实施集约化扶贫开发战略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。位于东河村的紫阳QBS富硒茶叶有限公司,带动周边刘家河、焕古、黑龙等6个村1000余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致富增收,实现人均增收6000多元。(摘自《焕古镇脱贫攻坚步入“快车道”》)
知情人说,这是“造盆景”的典型报道,凡有上级考察,必然到茶厂、茶带里转一圈;茶老板大讲扶贫济困诸多善举;还有几个固定的能说会道的农民,滔滔不绝的演绎着茶老板、茶产业让自己发财致富奔小康的台词,让人感到东河村因为茶叶产业,已经让老百姓富裕的流油了,不仅脱贫了,还走上了小康金光大道。
殊不知,东河村产业扶贫“盆景”背后,东河村部分贫困户,发展茶产业需要先期支付苗木款,产业补助200元/亩,只能得到起底2亩最高5亩的补助。这些,同企业想占多少耕地,政府低价帮你征;合作社需要多少贴息贷款,政府给你担保;一年卖二十、三十吨茶叶,企业收入数百万元,到底缴纳了多少税费?!
墨子有句名言,叫做“兼相爱、交相利”,就是说在大爱的情况下也要讲究利,没有利,大爱也不能长久。
产业扶贫,注重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的同时,也要讲市场、讲利益。一方面保证企业能从产业投资中获取合理回报,另一方面保证贫困群众能从产业体系中“分得一杯羹”,能双方共赢才行。
陕西省一位资深媒体人指出,焕古镇东河村这种“造盆景”式的扶贫,中看不中用,不但容易产生扶贫“泡沫”,更苦了百姓、伤了民心、丢了民意。
针对贫困户反映的一系列问题,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来到焕古镇党委政府,寻求答案。一位自称为副镇长的干部,验证了记者证后,断然拒绝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,要求出示紫阳县委宣传部的介绍信才能接受采访。随后,来到紫阳县委宣传部,相关负责人称,由于记者采访脱贫攻坚领域的问题,违规、超范围,不能提供任何帮助,许诺一周内由宣传部负责回复记者的相关问题;直至发稿时间,并未接到相关单位的任何回复。
本刊、网将做持续关注报道。(记者 朱定华 实习记者 王富银)
【扩展阅读】
人民日报:杜绝“造盆景式”的作秀扶贫
脱贫攻坚,来不得半点投机,注不得半点水分。把心思放正,老老实实,像耕种苗圃那样,耐心浇水、细心施肥,才能换来满园青翠,而不只是盆景摆设。
有个山区贫困村,想发展生态旅游。扶贫资金到位后,村民希望铺地下管道,方便污水排放。乡干部不同意:糊涂!把钱埋地下,上级来检查,给人家看什么?以后还会给钱吗?先把沿街院墙粉刷一新,建了一个亮眼的广场。
还有个贫困村,是个移民村,村民大多想搬到自家果园旁,方便管理。县里却“引导”部分村民搬到离果园很远的马路边,将其定为“一把手”联点村。各部门和企业纷纷献爱心,把移民点打扮得“花枝招展”。凡有上级考察,必然到此一游。殊不知,热门“景区”背后还有大片“盲区”,山这边吃撑了,山那边吃不饱。更多贫困户云深不知处,平日少人问。
重“面子工程”、轻惠民实效,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扶贫,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。在不少贫困地区,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少,被人戏称为“造盆景”“垒大户”。这种“路边花式扶贫”,中看不中用,掩盖真相,遮挡真贫,产生了扶贫泡沫不说,还苦了百姓、伤了民心、丢了民意。
投机取巧,玩花架子,这背后,既是政绩观的扭曲,也是能力不足的体现。脱贫攻坚,到底是为了谁讨好谁?精准扶贫,是为群众担责还是对上级“负责”?思想不端正,责任不到位,投再多钱,花再大力,只会背离中央目标任务,制造更多政绩泡沫。一个地区的贫困落后有综合因素,每个农牧民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,一个重病号,一次天灾人祸,就可能一夜致贫。扶贫是慢工出细活,脱贫是病去如抽丝。不能找准病灶开药方,无法拿出健身强体办法,心思难免花在虚功上。
也要看到,有的地方喜欢“造盆景”,也和部分上级干部作风漂浮有关,与考核指挥棒有关。有个地方,为了让上级考察时看到自己的扶贫成绩,派一些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,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。领导远远望去,山坡上尽是“美羊羊”,大加赞许。地方干部“喜洋洋”,皆大欢喜。假如验收组深入一下,鬼把戏不就戳穿了吗?
戳破泡沫,一点不难。你喜欢玩花架子,我偏看架子背后的。今年4月,随西部一位省领导到祁连山区访贫问苦。当地安排的调研点临近乡政府和大马路,领导临时变行程:我们去看最偏远、更贫困的吧。乡干部说:要过雪山,路很危险。领导说:再难走的路也要去。真正深入基层,才能看到真贫、摸到实情,决策更有针对性。有真贫,不可怕,怕的是假脱贫、虚扶贫。要让贫困地区的干部明白,只会“面子扶贫”的人,自己最终也不会有“好面子”。
过去扶贫是上面下指标,下面分任务。年终,大会听汇报,屋里看报表。实地考察大多走马观花,先握手,再挥手,前后不到两分钟。“今年干得不错,明年继续给钱。”考核粗枝大叶,给人可乘之机。摆了花架子,没人追责反倒高升,同行羡慕,争相仿效。所以,摒弃“盆景思维”,还得从实考核,从严监督,多一些“下马观花”,沉下去蹲点,听群众口碑。要让那些急功近利、弄虚作假的人懂得,投机取巧绝无好下场,苦干实干、真扶真脱,才有好前途。
热图推荐
母婴行业火热崔玉涛IP效应放大 育学园引关注
探访圆通网点 快递员冒雪送件:当天都会送达
贵州“美丽乡村”入画来
搜狗地图升级:V8.3版本助力用户绿色出行